在我们的身体上,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“隐秘角落”,却经常能听到关于它各种各样的神秘传闻,那就是肚脐。小时候抠肚脐闹着玩,总被大人这样教训:肚脐眼不能乱抠,否则肚子就会漏气,甚至肠子还会烂掉?这些只真的吗?听听艾脐贴厂家的说法。
1.肚脐是怎样形成的
小时候对肚脐充满了好奇,总想知道这个“小黑洞”的另一端连接着什么,其实肚脐原本是胎儿连接胎盘的脐带被剪断后,所遗留的“疤”,通常的直径为1-2厘米,肚脐就是我们生命中的头一个伤疤。
肚脐并没有直接连着内脏,所以抠肚脐会抠破肠子的说法,并没有科学依据。不过,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形状的肚脐,有的圆如龙眼,有的弯如新月,有的凹陷深邃,也有的明显突起,这些千姿百态的形状,也是医生“一剪子”决定的吗?
其实肚脐的形状,是由我们自身决定的。医生剪脐带是从脐带中间剪断,脐带残端自己会逐渐萎缩脱落,再愈合成肚脐的形状,至于有深有浅,则与自身体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。
2.肚脐到底有什么用?
从西医角度来看,由于肚脐是一个天然的疤,所以也成为许多手术的很好的切口,如单孔腹腔镜下微创手术,手术工具由脐部进入体内,创口就在脐部,术后康复快且更为美观。而在中医里,肚脐可是一个“必争之地”。中医将肚脐称为“神阙穴”,这也是能看得到、摸得到的穴位,也被誉“长寿穴”。中医认为,肚脐是连通五脏的穴位,“脐为五脏六腑之本,元气归藏之根”。任脉经过脐部并与督脉命门相对应,而任督二脉管理着全身经络气血运行,所以脐部养生有着“温通经络,调和气血”的作用。 3.肚脐眼到底能不能抠?肚脐里的泥是什么?
肚脐虽小,但也是一个容易“藏污纳垢”的地方,在这个小洞中总会出现一种黑黑的泥,有时还有一种难闻的臭味,让人忍不住伸手去抠,这是如何形成的呢?
肚脐眼里的“泥”,就是皮肤在新陈代谢时脱落的细胞、皮脂腺分泌的皮脂、汗液和灰尘等杂质形成的混合物,与洗澡时搓出的“泥”是一样的。
然而,这些黑黑的肚脐泥,算得上是细&菌的“乐园”了,据研究表明,肚脐中能被辨识出的细&菌就有1400种,如果长时间不清理,&菌细&菌滋生,可能会导致炎症。
抠肚脐的健康危险。 肚脐附近的肌肉非常薄,而且非常脆弱,但血管很丰富,如果经常用手抠肚脐眼,轻则破皮引发脐炎、出现发红发臭,重则导致肚子痛或消化道不适。如果扩散,还会形成脓肿,甚至引发腹膜炎。肚脐的环境相当脆弱,细&菌又容易聚集滋生,一旦局部皮肤破损,细&菌侵蚀破坏穿过腹膜,还会导致腹腔内***等更严重的后果。尽管肚脐虽小,但脐部的清洁与健康是不容忽视的。
4.怎样守护脐部健康?
脐部基础护理,在于清洁与保暖
对于肚脐来说,少量的分泌物反而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,但如果肚脐泥产生异味时,可以进行清洁,一般频率在1个月2-3次即可。
在清理肚脐时,可以用蘸水的棉签轻轻擦拭干净,或者直接用清水进行清洗。尽量不要用手抠肚脐,如果实在忍不住,下手一定要轻,而且要保证手的干净。
此外,肚脐非常怕凉,肚脐处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反射,如果受凉容易出现腹泻和肚子痛等症状。所以在温度较低时,尽量不要穿露脐装,电扇和空调等冷风也要避免对脐部猛吹,睡觉时可以在腹部盖一张薄毯。
5.守护脐部健康,还需注意哪些危险?
对于爱美人士来说,许多人都会选择肚脐纹饰和贴饰,作为装饰的亮点,但纹饰颜料可能会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成分,脐周血管丰富,共用纹针 会增加传染的危险。而肚脐贴饰也会影响脐部皮肤的呼吸和新陈代谢,可能引发湿疹等。
脐部情况也是健康的“晴雨表”,每次护理脐部时应该注意观察,如果有脐孔肿胀、渗血和分泌物增多的现象,应该加强个人卫生。如果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,并伴有异味,或者脐周皮肤肿大、脐孔溶血,则应当及时前往就诊。
尽管肚脐看起来微不足道,但这个小小的孔洞如同通向健康的“秘境之门”,不止与胃肠健康息息相关,也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健康价值,更是中医养生里健康要穴,作为守护健康的细节,更加值得关注。
以上内容由艾脐贴厂家分享,感谢您的观看~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商铺,信息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该信息的来源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。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
友情提醒: 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资质及产品质量,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,请谨慎对待,谨防上当受骗。